青海钾资源开采乱象触目惊心,国内钾肥生产巨头被新华社点名批评

连续4年超规模开采、无证开采55-85%,违规取水用水近1.5亿立方米,违法占地和侵占草地近12万亩。2023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违规乱象频频。早在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曾指出,青海省盐湖资源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监管查处不力,基本处于“有盐湖就有开发”的状态。

4年过去,问题未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新华社记者随督察组考察并发布《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无序开发调查》,对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盐湖股份,000792.SZ)、格尔木藏格钾肥公司(藏格矿业,000408.SZ)等国内钾肥生产龙头企业点名批评,不仅带来生态问题和隐患,超产也伤害了钾盐资源的可持续性、后续资源保障形势日趋严峻,严重破坏了原本脆弱的青海盐湖生态。

青海资源几大乱象问题严重,国内钾盐企业亟待整改

1、长期超产。以“富钾天下”而出名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其钾盐储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钾盐保有量近八成,是我国钾肥供应的重要保障地区。但柴达木盆地真的“富钾”吗?钾盐对于我国是战略性稀缺资源,中国钾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6%,国土资源部专家曾表示我们钾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仅8-9年。但钾作为粮食种植必不可少的肥料元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每年钾肥需求量在1600-1700万吨,因此每年有50%以上需要依赖进口。青海钾资源宝贵不言而喻。但在此次督查中发现,以海西州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为例,该区域氯化钾生产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采矿许可证批复每年总量为397万吨,但2019年至2022年实际年产量分别超出采矿许可的78.8%、70.7%、57.9%、84.1%。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实际建成产能500万吨,是采矿许可证批复生产规模的3.8倍,其所属的三元钾肥公司在矿区范围外违规建设1.28万亩晒盐池。

2、违规取水、侵占草地。督察组报告中表明,上述两家公司在违规取水、占用草地上也都存在严重问题。盐湖股份所属的三元钾肥公司没有取得环评和用地手续,违规建设1.28万亩晒盐池;盐湖股份分公司有16处地表水泵站,每年取水2136万立方米用于清洗设备,至今未办理取用水手续。2022年,盐湖股份所属蓝科锂业公司、钾肥分公司分别超量取用地下水134万立方米、402万立方米。青海盐湖镁业公司蒸发塘、晾晒池等违法占地约3.3万亩。藏格矿业溶矿用水不按取水许可要求从柴达木河下游泉集河取用淡水,而是擅自取用限制开发的南霍布逊湖卤水,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

行业专家对此进一步表示,盐湖资源提钾工艺流程中,需要先将淡水注入浅层卤水,再泵入盐田摊晒及采收,在后续的浮选等工艺中,也需要用到淡水资源。此外,盐湖的提锂工艺,主要采用吸附法,吸附法的主要劣势在于淡水消耗量大。无论是哪种工艺来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及摊晒场地。而青海盐湖矿区作为极端干旱区域要么淡水稀缺、要么用水额度严格受限,水和草地对于当地都比较宝贵,青海盐湖生态脆弱,为了保证资源可持续性,不适合大规模开发使用。

12月2日,盐湖股份紧急发布新闻,围绕盐湖股份公司所涉及的四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研究,确定整改方案。会议表示,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做到标本兼治、查缺补漏、确保整改到位。业内人士判断,国内钾盐企业经历本轮严查,中长期内对于当地的钾肥正常生产及产量的提升会有较大的影响,近期内也可能面临停产整改的风险;即使全面整改之后,也会增加当地钾盐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短期内钾肥市场价格预期也会有一定影响。

保障钾资源可持续性,专家建议开展保护性开采

此轮整改早有预兆,在今年4月,半月谈记者调研后发布了《富“钾”天下?柴达木盐湖告急》文章。对于青海盐湖资源,青海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资源核查发现,察尔汗盐湖钾资源总共3.4亿吨,其中还包括大量的低品位矿。严格来说,目前仅剩1亿多吨钾资源可供开采。另据测算,柴达木盆地33个盐湖中的23个探矿权平均寿命仅有17年。除察尔汗盐湖可开采年限尚可维持35年外,一些盐湖资源已濒临枯竭。

半月谈记者调查中发现,钾肥属于国家紧缺物资,各钾肥企业多年来不断扩能,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钾肥企业粗放式开采,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卤水水位下降,资源贫化加剧。据了解,自1958年开发至今60多年来,柴达木盆地盐湖共设有33宗采矿权,目前有21宗在产。部分企业已难以维持生产,有的固体矿基本消耗殆尽,资源现状不能满足现有生产规模要求。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盐湖管理局局长李勇更是直言,我国钾资源整体不足,全国范围内钾资源紧缺,为保障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我国不能过快消耗国内资源,应尽量用国外进口替代。另一方面,我国钾肥“三三三制”战略取得成效,中资企业在老挝的钾肥生产能力正在快速提升,比如亚钾国际(000893.SZ)目前已经实现200万吨的产能、2025年有望实现500万吨产能落地,东方铁塔(0002545.SZ)也实现了百万吨级钾肥产能,老挝钾盐企业远期更有望在2027年合计形成千万吨钾肥产能。老挝钾肥规模化生产基地已形成。为此,一些业内专家学者建议,对国内有限的钾资源应实行保护性开采。

针对国内钾资源告急、海外找钾成功,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会长曾建议,“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一是鼓励境外钾资源项目持续开发扩产,特别是老挝已形成的规模化生产基地;二要鼓励这些企业将钾肥产品积极回国进入市场流通,稳定供应才有助于价格稳定;三是呼吁对国内有限的钾资源实行绿色、保护性开采,保护国内的存量资源。”可见,对国内有限的钾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已是箭在弦上、大势所趋。


本文地址:http://www.nongyezixun.com.cn/qushi/176.html

温馨提示:创业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编辑声明:农业资讯网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部分内容来源用户上传,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可作为直接的消费指导与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074976040@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文章

农业快讯

APP下载
#热门搜索#